我們會從電子商務介紹到電子商務未來趨勢,Amazon 的市占率高達 37%、eBay 目前全球佈局國家數達 39;電商平台種類可分為:自行管理、代管理電子商務平台;產品賣給誰?分為 B2B、B2C、C2C、C2B;商業模式可選擇:供應商直運、倉儲和批發、白牌產品、自有品牌和代工製造、訂閱制;產品種類分為:單一產品、單一類別、複數類別。
什麼是電子商務?
電子商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60 年代,當時企業開始使用電子數據交換,簡稱EDI(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)與其他公司共享商業文件。
1990 年代電子商務快速崛起,但於 1995年~2001 年發生網路泡沫,電子商務迅速殞落,在網路泡沫階段撐下來的企業,基本面體質優良,有些甚至成為後網路泡沫時代的領導者,帶動網路時代的風潮,這些企業分別為 Google、Amazon、Facebook、Apple,簡稱 GAFA。
電子商務歷經消長,時至今日成為全球潮流,它同樣是交易的場所,但它轉移到了網路上,形成了跨國界的買方、賣方交易,比起傳統的交易型態更便捷快速。
全球電子商務趨勢
Statista 預測電子商務在 2018 年佔全球零售業的占比 11.9%,預測到 2021 年全球零售業占比將達到 17.5%,並指出於 2021 年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達 4.8 兆美元
這也顯示電子商務成長空間之高,必須在這之前準備好電商新零售時代。
根據 Sellbrite 統計,Amazon 的市占率高達 37%,且市值比起 Walmart 等老牌零售平台多了 1300 億美元,必估計 Amazon 全球市占率將高達 50 %以上。而 Landmark Global 指出電商主要市場有美國、英國、德國、澳大利亞、巴西和中國。
經濟部商業司指出 eBay 目前全球佈局國家數達 39,B2C 模式於 2017 年度網站成交金額(簡稱GMV,Gross Merchandise Volume)達到 890 億美元,為目前全球國家布局最多的跨境店商平台, Amazon 佈局國家數達 14, B2C 年度 GMV 達 670 億 USD,暫居第二。
經營跨境電商前你一定要知道的 4 大重點
- 電商平台種類
- 你的產品要賣給誰?
- 商業模式選擇
- 決定產品種類
電商平台種類
1. 自行管理電子商務平台(Self-hosted e-commerce platforms)
自己架設網站自己賣。
台灣開店平台:Shopline、91App 等。
從架設開發、網頁設計、UI / UX、更新網頁及軟體,開發及維護成本高;但優勢是可以明確掌握數據、確保自家數據 / 客戶資料安全性、網站開發優化方向。
2. 代管理電子商務平台(Hosted e-commerce platforms)
以「租用」方式在平台上賣。
全球電商平台:Amazon、Lazada、蝦皮、momo 購物、PChome、樂天。
開發成本相對便宜,不用自行管理網站維護、設計、優化等,但無法自行掌握數據、網站優化方向,且交易完成後,通常都會收取固定的交易抽成、上架費、月 / 年費等。
你的產品要賣給誰
1. B2B-企業對企業(Business to Business)
各產業供應鏈管理、檔案 / 產品託管、軟 / 硬體公司、實體 / 虛擬工具租借等都屬於此類。
B2B 商業類型:
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台;台塑將塑料賣給企業。
2. B2C-企業對消費者(Business to Consumer)
最傳統的零售商,由零售商集結產品販售給消費者,也是大眾最廣為人知的類型。
B2C 商業類型:
Amazon、Lazada、momo 購物、蝦皮商城、PChome、樂天、Newegg 等電商平台;7–11、家樂福、Costco 將商品賣給大眾消費者。
3. C2C-消費者對消費者的交易模式(Consumer to Consumer)
可以想像這種模式就像傳統市集、夜市擺攤,只是這些模式轉換到了網路上。
C2C 商業類型:
淘寶、蝦皮拍賣、露天拍賣、Yahoo 拍賣等電商平台;夜市、二手市集、傳統市集等消費者將商品賣給另一位消費者。
4. C2B-消費者對企業的交易模式(Consumer to Business)
屬於近期才開始盛行的商業模式,一般來說都是消費者提供服務、流量等給企業,在自媒體、零工經濟即將盛行時代,此類型可能成為未來主流市場。
C2B 商業類型:
U-deals、Freelencers 等電商平台;網紅業配、Google Adsense 廣告版位(販售流量),都是經由一位消費者提供服務給企業。
至於 B2B2C 這類型商業類型,因本篇篇幅有限,這邊將不多做贅述。
商業模式選擇
1. 供應商直運 (Drop Shipping)
電商平台只要負責將商品設計展示給顧客,消費者購買商品後,出貨和包裝都是經由供應商負責。
這種商業模式雖然不需負擔管理庫存、出貨包裝、產品製造等壓力,屬於較為簡單的商業模式,但是也必須注意供應商出貨品質及速度,否則平台需要自行負擔整體評價。
供應商直運:
天貓國際、洋碼頭等。
2. 批發和倉儲(Wholesaling and Warehousing)
電商平台要負擔管理庫存、物流出貨、人力調配,是進入障礙較高、投入資心較多的商業模式。
批發與倉儲:
Costco、Walmart 等。
3. 白牌產品(White Labeling)
電商平台若沒有自有品牌想法,可以先透過白牌商品試水溫,測試適合自己電商品牌的模式。
白牌商品通常是指製造商已開發完成產品,且願意讓其他公司貼上品牌,但這些製造商通常都有「最小訂購量限制」(簡稱MOQ,Minimum Order Quantity),若這些產品剛好市場不買單,滯銷的庫存就成為必須承擔的風險。
白牌產品:
東京著衣、PG 美人網等。
4. 自有品牌和代工製造(Private Labeling and Manufacturing)
如果電商平台有自己的品牌概念,並且設計出好的產品構想,可以提供給代工製造商進行製造,出貨可以交由亞馬遜物流(簡稱FBA,Fulfillment by Amazon)或代工製造商負責。
在代工模式下,擁有自有品牌的電商平台可以保有更換代工製造商彈性,確定產品品質,也可以透過代工製造商製造產品,測試市場狀況,再投入生產,但須注意技術可能外流情況。
自有品牌和代工製造:
蘋果 Iphone、Mac 等。
5. 訂閱制(Subscription E-commerce)
電商平台定期將產品/服務寄給消費者,並定期收取一定的費用,好處是可以掌握金流狀況,並讓商品透過貼近消費者生活推薦行銷(Referral Marketing)、口碑行銷(Buzz Marketing)的方式推廣。
這種電商平台經營上的困難點在於必須競爭原有的利基市場,並且必須有一定的經歷/數據,確定這項產品必定有極高賣點,不然很容易投入過多資金,換來乏人問津。
訂閱制:
Pressplay、Birchbox 、Dollar Shave Club 等。
決定產品種類
1. 單一產品
電商平台將產品專一研發在單一產品上,雖可以較容易接觸到更多客層和企業,但因為投入在同一件產品上,消費者不買單的話,將會失去所有收入來源,因此必須確認該產品需求高、競爭少再投入較為適當。
單一產品:
最早期的「蘋果電腦」。
2. 單一類別
電商平台投入在單一的目標客群 TA 身上,從嚴選產品中漸漸的擴散到該目標客群其他的關注產品上,針對特定喜好,例如:時尚、運動、氣質等聚焦。
單一類別:
「OB 嚴選」就是從鉛筆褲單一產品起家,逐步擴展到運動、各類女裝、內衣、配件、裝飾等。
3. 複數類別
電商平台必須著重在採購選品、庫存物流管理,你可能手上會有上百個供應商,產品類別多不勝數,只要管理得當讓保持產品豐富性、話題性、產品力、產品活動等,消費者因為習慣追蹤你的平台,就有機會時常掏出腰包購買你的產品。
複數類別產品 適合想要從實體門市轉戰電商的連鎖商店,或是已經開發單一類別到一定程度,需要開其他產品線的企業。
複數類別:
「Amazon」就是擁有複數類別產品代表從出版、電商、人工智慧、智能音箱、超市等。
更多跨境電商新知
立即獲取 Wiser 更多跨境電商新知